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典型教育
所属分类:党建动态 阅读次数:1185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7-12-24
■刘靖君
典型教育是指通过树立典型、典型示范,用典型人物和事例教育人们,从而引领、提升个体素质和社会风尚的一种教育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的重大作用。时代前进需要先进典型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先进典型来推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方法之一的典型教育,面临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面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由此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特征,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以引领,从而保证正确的方向。
党的指导思想是典型教育的灵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由传统走向现代,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社会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及就业方式多样化,也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如何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是现今必须解决的问题。正确的方向需要正确的引导,正确的引导来源于正确的思想,而典型教育则是实现正确引导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保证典型教育的正确方向,就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典型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典型教育,使其更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典型教育,就是要把建立健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的道德教育体系作为典型教育的重点,树立一大批具有远大理想,热爱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典型,弘扬和宣传他们在各条战线、各自领域的先进事迹。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体公民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并促使广大公民自觉地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
共同理想是典型教育的现实主体。典型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其生命力在于真实,只有真实可信,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典型的确立与宣传应与社会发展目标一致,深深扎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土壤,这也是典型教育保持自身生命力的必然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现时代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凝聚全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典型教育的现实基础离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典型教育确立了现实主体,即将典型的主体限定在那些牢固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典型中间,并利用他们在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先进业绩来引领全体人民更加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感召人们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样,典型教育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新中国成立后,先进典型教育的主体是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的英雄楷模,是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先进人物。现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合法竞争、诚实致富、勇于创新、务实理性等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精神凸显出来,典型的树立也应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要学习来自现实生活世界的更真实、更亲切的,能与人们同思考、同探索、同奋进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立业的典范。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典型教育的主要内容。典型是时代的产物。历史表明,先进典型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也集中体现在各类先进典型人物及其事迹中。因此,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典型教育的主要内容。典型教育要加大力度树立和弘扬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分裂、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作出贡献的典型,以期通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典型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把握先进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和实事求是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精髓,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八荣八耻”是典型教育的道德基础。由儒家理想人格生发出的荣辱观念,至今仍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虽然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作为社会的个体,在有意识地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公民时,都必须考量做人的基本准则,而不能模糊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在数千年华夏文明的进程中,不论是远古圣贤豪杰,还是现代志士仁人等楷模,都典型地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作为时刻提醒正面人格的社会群体行为的典型教育,已成为与急速物化的群体思维相抗衡的重要举措。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道德规范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基于此,社会主义荣辱观事实上为先进典型教育规划了一条道德底线。新时期开展典型教育,就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准,通过树立不同领域的各种先进典型,弘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构筑起抵御不良风气的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17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