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
创新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22-10-27 17:42:37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努力打造“学生主体合作、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这也是我在这一段时间里探索的方向。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究意识是培养创造精神的前提,是创造能力的心理基础,是素质教育中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素质。作为以培养学生准确的运算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自然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研究的热门课题,其中改革课堂教学又是教师的必经之路。
高中的数学教学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更新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倡导有意义的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本身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引导学生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具体实施的情况:
首先,动员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的标出自己看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告诉学生预习完之后,要在头脑里回想一遍自己在预习之后,这节课到底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节课,这和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尽管有很多学生可能还达不到这么全面,但这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这种自学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结合课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这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和困惑,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1) 我会给学生发一些学案,这些学案其实也是帮助学生做好预习的工作。通过学案的使用,我觉得还是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最起码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有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能更具体的发现自己的问题,使得预习就更有了意义。特别是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这种使用学案的方法我觉得效果比较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就比较轻松,课堂的氛围也比较活跃,因为是看过的知识,所以都在积极地回答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而且在写学案的时候,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相互的讨论,提升相互合作、研究的能力。
在设计学案方面,刚开始我在做的时候,从页数上来说就做了快4页,我觉得不应该叫学案,而变成了教案。这也说明我还是没有放开,总是想把什么都给学生写出来,什么都想直接告诉学生。后来想了一想,不行。我不能剥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不是给学生知识点让学生去背的。所以在设计学案的时候,采用问答式和填空式相结合,将知识点转变成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这些问题都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学之后来回答的,起到“任务”的作用;而且尽量是逐层递进,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努力改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而且,在这一方面我觉得秦老师做得就比较好,它是使用学案来上课的,很值得我学习。
在学案的基础上,我结合我所讲的知识的难易程度,会选择某些课让学生来讲。学生可以讲他对这个新知识的理解,讲出他的困惑,大家共同讨论,共同来完成。
(2)问答式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处理方式。只不过这里的问、答都是由学生来完成,我只是起一个补充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多适用于习题课。这种方式下,学生必须自觉,必须按时完成练习册,在处理习题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提问哪一题有问题,会做得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再进行补充。我的作用就是学生哪里没有说清楚或没有说到,或者是还有其他的方法,我进行补充。这种方式下学生很容易“激动”,特别是对一些平时不太引起老师注意或学习不太突出的同学,某一次突然提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在得到其他同学的掌声肯定之后,我想这种方式的鼓励要好于老师的直接表扬,更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总的感觉,这种教学方式很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足就是如果学生不提前做好练习册,这种方式就不太好实施。
除此之外,我自己在上课过程中,也更加注重数学情境的设置。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材中在每一章的开头,都设置了“章首语”,简要地告诉学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什么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这实际上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合理的设置数学情境。这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为本节课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或承上启下的作用。数学情境的设置并不需要很华丽,很多的层次,只要能一下击中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哪怕是两三句话都可以。
通过以前的教学过程,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养成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就比如说他们把预习这个事情是当成任务在完成,而不是看成是自己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没有很好的自觉性。怎样更好的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自我学习的意识,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地方。
(3)倡导小组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当遇到适合分组讨论的问题时,就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交流,组与组之间也可互相沟通。在上课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性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淡化个人,突出小组,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的模式之下,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等等,都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所以,我也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学生明显感觉这种方式下较以前的学习量是增加了,因为自己必须要预习才能跟得上节奏,所以自己一点都不敢偷懒了。但好处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了,是“发自内心的会,而不是看着像是会了”。还有,就是学生建议适时的应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对学习比较好,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来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对于底子弱一些的或爱偷懒的学生来说,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比较被动,如何能更好的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要转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让学生有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长期形成的固有的教学方式还难以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实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全新的教育理念尽最大的努力转化为教学行为,不断去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