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陕西省西安中学门户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23:17:07

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 新闻动态

返回

>

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语文核心素养融合教学新形态 ——我校语文学科组举行人工智能融合教学示范课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     阅读次数:638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06-04

近日,我校语文教研组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工智能融合教学示范课活动。王婧雯、原雪两位教师以先锋姿态,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经典文本解读与诗歌鉴赏教学环节中,为师生呈现了“未来课堂”,提供了融合科技智慧与人文深度的沉浸式体验。
  在王婧雯老师执教的《雷雨》公开课上,AI技术成为剖析人物复杂心理的有力工具。王老师围绕核心人物周朴园,精心设计了三个极具思辨性的核心问题:若周朴园提前得知周冲爱上四凤会对他说什么?当四凤真实身份被揭穿,周朴园会说什么、做什么?如果时光倒流,知晓悲剧结局的周朴园会对周冲说什么?学生们借助AI工具对这些假设情境进行推演和分析。AI生成的不同可能性,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周朴园性格矛盾与悲剧根源的理解,有效激发了课堂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使人物形象分析更加立体深入。

  课后,语文组老师围绕课堂展开热烈讨论,学科组汇总评价,认为婧雯老师这节公开课借助平板教具与人工智能,精准分析文本,抓住《雷雨》人物的复杂性,巧妙设计问题。学生参与热情高,课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彰显师者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科技赋能的魅力。AI运用恰到好处,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课堂活力;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思考周朴园的假意与真情。整堂课课堂氛围活跃,一问一答间推进各环节,体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于课堂的赋能,展示了我校语文学科组在教研领域的前沿探究。
  原雪老师则带来了一堂新颖的诗歌鉴赏课,主题为“洞穿语言密码,触摸诗人灵魂”。课前,原老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苏轼、杜甫、李白三位伟大诗人的语言风格和创作特点,生成了一批模仿作品。课堂上,这些AI仿写的“诗作”被巧妙地混入三位诗人的真实作品之中,组织了一场趣味盎然的“辨诗挑战赛”。学生们化身“诗歌侦探”,通过仔细辨析意象选择、语言风格、情感基调和整体气韵,努力辨别真伪。这一创新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深入探究:构成诗歌独特风格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伟大诗歌风格的灵魂根基何在?AI何以能模仿“形似”却难达“神髓”?课堂讨论热烈而深刻,直指诗歌艺术的本质。
  学科组评价认为原雪老师的课,很好地融入了人工智能仿写文本与人类学习理解文本的比较,由这种比较来落实文本中诗歌语言风格的把握,这个切入点很有创意,课前投入很足,课上互动到位,教师对推进的各环节心中有数,掌控游刃有余,堪称示范。


  本次人工智能融合教学示范课活动,是我校语文学科主动拥抱智能时代、探索“AI+教育”创新模式的一次重要实践。它不仅生动展示了技术如何为经典文本解读和诗歌鉴赏教学注入新活力,也为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语文课堂积累了宝贵经验。语文学科组将持续推进此类研究,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教学新形态。


Copyright © 2022-2025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12318号-1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

+ 120年校庆